故少腹当□满,而小便自利者,而血蓄于下焦也。今咽痛□急欲呕,是寒邪入里之变。
宜桂枝加附子汤主之。其支者,从巅至耳上角。
一人淋,素不服药,余教以专啖粟米粥,绝他味,旬余减,月余痊,此五谷治病之理。方有执曰:麻子、杏仁能润干燥之坚,枳实、厚朴能导固结之滞,芍药敛液以辅润,大黄推陈以致新,脾虽为约,此能疏之。
即有里急、腹大满、不通等证,亦只宜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,勿令大泄下,盖以脉迟故也。至二日恶寒自止,则是太阳之邪已悉归并阳明,此为阳明病也。
然五苓治水之蓄而不行,故专渗泻以利水,而微发其汗,使水从下而去也;此方治水之动而不居,故备举辛温以散水,而大发其汗,使水从外而出也。泻心汤固所以为清热倾痞之用,加附子者,盖欲敛其汗,而固其阳也。
此三承气汤、脾约丸及蜜煎、土瓜根、猪胆汁导法之所由分也。若见潮热发作有时之证,而脉但浮不紧,是阳明病而见太阳中风脉也,则知是从中风传来。